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

環境危機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考驗,也是當代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1948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於法國巴黎舉行的會議中,更將「環境教育」(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提昇為專有名詞,可見其受重視程度。然而,環境教育要教什麼?如何教?1992年聯合國「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所發表的「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已指出全球環境教育必然的趨勢,也就是:「將教育導向『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何謂「永續發展」?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的「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如此定義:「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

那麼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該如何規劃有助於導向上述「永續發展」模式的「環境教育」課程呢? David C. Engleson & Dennis H. Yockers合著的《環境教育課程規劃》(1994。中譯本,五南圖書,2013初版七刷) 對此提供如下具體的規劃:「環境教育的目標,是在幫助學生成為具備環境意識、知識和全心投注的公民,讓他們不論獨力或合作都能為提昇現在和未來世代所有生物的利益和持續環境品質而努力工作。」(019頁)要達到上述目標,有必要擬訂「加強學生具備全球性環境倫理觀」的教育方案,並進一步將之具體化為五個分項目標:1.「覺知」( Perceptual Awareness )、2.「知識」( Knowledge )、3.「倫理」( Ethic )以及4.「公民活動技能」( Citizen Action Skill )、5.「公民行動經驗」(Citizen Action Experience)」(頁019~020)。以該書提供的規劃為藍本,我們擬以「確保地球上所有生物有『永續發展』的未來」為目標籌組課群,集合本校「環境教育學程推動小組」四位不同領域、專長的老師,各自負責前面四個分項目標,並協力完成最後一個分項目標,也就是「幫助同學獲得預防和解決環境問題及議題的『公民行動經驗』」。

本課群是由專業課程(1門)、通識課程(3門)合組的跨領域課群,成員含括生命科學學系葉綠舒助理教授的植物生理學(生科系必修課程)、通識教育中心江允智副教授兼主任的東台灣地理觀察、邱奕儒副教授的永續社區轉型實作、鍾隆琛助理教授的生命倫理學,每位教師有其各自的專業背景,包括生物學、工程學、生態學以及哲學等領域,在朝向「幫助同學獲得預防和解決環境問題及議題的『公民行動經驗』」的共同目標,遂呈現相當的「互補性」。

  • 課群目標與架構

本課群命名為「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跨領域課群」,包含「東台灣地理觀察」、「植物生理學」、「生命倫理學」以及「永續社區轉型實作」四門課程。如前所述,它們依序從環境教育的「覺知」、「知識」、「倫理」以及「技能」四大向度,幫助同學「獲得預防和解決環境問題及議題的『公民行動經驗』」,最後以「確保地球上所有生物有『永續發展』的未來」,為本課群的目標。

  1. 科學素養現代公民所需的科學素養,包括「知」與「行」兩部份。也就是「瞭解科學產生之效果及其相應限制」,以及「願意參與科學相關公共議題之討論、反思及抉擇」。如前所述,本課群的目標是在「幫助同學具備預防和解決『環境問題及議題』的公民行動經驗」,而所謂「環境問題及議題」正是科學所引申出與一切人類化文活動有關的問題,因此整體課群,不論從「覺知」、「知識」、「倫理」、「技能」那個向度來思索「環境問題及議題」,必然會引領同學在知識層面上去瞭解、把握「科學產生之效果及其相應限制」;至於「行」的部分,由於本課群本就是以問題導向、行動導向為設計的主軸,此外,底下「課群分工與合作機制」將會看到的,課群不僅會設計問題及議題來培養同學參與討論/辯論、反思以及抉擇;更會安排參訪活動、個案分析、實作課程,鼓勵學生從「行中做」、從「做中學」。
  2. 倫理素養現代公民所需的倫理素養,也包括「知」與「行」兩部份。也就是「瞭解當代倫理議題應具備基本認識」以及「運用道德推理對現在及未來發生之具體倫理議題加以理性判斷」。就這兩方面而言,本課群皆直接或間接關聯到。以本課群所關注的「環境問題及議題」而言,由於新的科技帶來這個時空日異嚴重的環境問題及議題,這在以前的時空可能不存在(不成問題)或不嚴重,換言之,目前這個時空與環境相關的行為適切與否,很多是沒有完善的前例或法條可依循的,那麼如何抉擇行為的適切與否(也就是形成適切的態度、價值判斷),就必然會碰到倫理的領域。也就是說,通過本課群以問題導向、行動導向為主軸的設計,它將有助於提升同學的倫理素養。
  3. 民主素養現代公民所需的民主素養,也包括「知」與「行」兩部份:也就是「瞭解處理爭議應具備的民主程序—尊重事實、講究理性溝通等」,以及「願意實際參與民主審議、面對合理爭議」。這兩方面,本課群亦直接或間接關聯到,特別是底下「課群分工與合作機制」將會看到的,本課群的共同活動所強調的「時事性或公共性」、「生活化或在地化」,其實踐無一不須學習以溝通、審議、對話的方式與其他人交換意見,進而培養理性溝通與批判反省的能力。這些正是現代公民所需的民主素養。
  • 獎勵與補助

本課群組成後並將其整合成為課群計畫,自101學年第一學期起於1011、1012、1021連續三學期獲得「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A類跨領域課群類的獎勵補助,其中1012學期更獲得績優計畫;由於該課程計畫有連續三次獲得補助後須暫停機制,因此本中心課群計畫團隊於1022學期重新檢視執行成效,並於上揭課程計畫的最後一期1031學期再次整體課群計畫全數通過獲得補助,顯示本中心對於教學品質提升及專任教師對教學的熱忱及對中心的向心力。